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大公报文艺奖金
作者
肖乾
期数
1979年02期
一九三六年的秋天,上海《大公报》搞过一次文艺奖金。当时,在文艺界也算一桩创举吧。经过是这样:
《大公报》原是天津天主教人英敛之于一九○二年(光绪二十八年)创办的。一九二六年吴鼎昌把它盘过来,成立了一个“新记公司”。一九三六年九月是这家公司接办的十周年。我是在一九三五年七月进的《大公报》,职务是编文艺副刊。
三六年七月间,报社胡霖社长一天把我找去,说想搞一次全国征文作为纪念十周年的——其实,是想利用这个机会作一次广告。他问起我的意见。搞征文我感到确实困难。首先是来稿数量必然太大,不好掌握。征文裁判者总得请知名的作家,大家都很忙,不可能去逐篇地看,意见更难协调统一。最初我建议采用当时开明书店的办法。一九三六年恰巧也是开明创业十周年,他们以较高的稿酬特约了一些作家写文,出了两本纪念集,即《十年》和《十年续集》。他摇头说,人家那么搞了,咱们再去仿效不大好——事实上后来还是请林徽因编了一本《大公报小说选》,但那不是征文或约稿,而是从已刊登过的作品中选的。
最后,我谈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年一度的普立兹奖金,办法是奖给已有定评的作品,这比较容易掌握。胡社长听了颇以为然,要我立即着手拟定办法并开列评选人名单——后来他又请动物学家秉志先生同时搞起一种“科学奖金”。
这种奖金原定每年评选一次,由报社每年拿出三千元来,以一千元充文艺奖金(奖给一至三人),以两千元充科学奖金(奖给一至四人)。大公报当时每年年终给职工也发奖金,高层骨干另外再发给报馆股票。记得三六年发年终奖金时,馆内传说(因为根本不向职工公开)该年的利润仿佛是十六万元。因此,三千元也只不过是拔了一根毫毛,而文艺则只占这根毫毛的一小截儿而已!
“文艺奖金”的裁判委员请的主要是平津两地与《大公报·文艺》关系较密切的几位先辈作家:杨振声、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巴金、靳以、李健吾、林徽因、沈从文和武汉的凌叔华。由于成员分散,这个裁判委员会并没开过会,意见是由我来沟通协调的。最初,小说方面考虑的是田军的《八月的乡村》。一九三七年五月最后公布出的结果是:
小说:《谷》(芦焚)
戏剧:《日出》(曹禺)
散文:《画梦录》(何其芳)
各种文艺体裁之间本无高低之分,所以并未搞第一奖第二奖,一千元由三位平分。
在协商经过中,争论并不大。如果说出现过风波,那并不在裁判员之间。评选结果公布的当天,报馆经理部一位私人开着一家书店的主任同我大闹了一场,因为没选上他出版的一本书。
评选委员会对三部入选作品的作者是这样评价的:
1、《日出》的作者曹禺:“他由我们这腐烂的社会层里雕塑出那么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贬责继之以抚爱,直象我们这个时代突然来了一位撮魂者。在题材的选择、剧情的支配以及背景的运用上,都显示着他浩大的气魄。这一切都因为他是一位自觉的艺术者,不尚热闹,却精于调遣,能透视舞台的效果。”
2、《谷》的作者芦焚:“他和农村有着深厚的关系。用那管揉合了纤细与简约的笔,他生动地描出这时代的种种骚动。他的题材大都鲜明亲切,不发凡俗,的确创造了不少真挚确切的人型。”
3、《画梦录》的作者何其芳:“在过去,混杂于幽默小品中间,散文一向给我们的印象多是顺手拈来的即景文章而已。在市场上虽曾走过红运,在文学部门中,却常为人轻视。《画梦录》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有它超达深渊的情趣。作者生长在四川。读过他的《还乡杂记》当能知道不少他的幼年生活。更真切的说明是他那篇自述,《论梦中的道路》。”
此外,还介绍了三位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及批评家对它们的评论。至于《日出》,还介绍了上演的情况及外文译本。
大公报文艺奖金
大明城
躲不过去的沙尘暴
书
学者闻一多
战争的记忆与叙述
中国史学需要一种“感觉主义”!
“经几度风狂霜峭”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我们能比柏拉图本人更好地理解柏拉图”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