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符号只是符号
栏目
画说
作者
陈四益
期数
2007年05期
“圣贤”其实是很悲哀的。当“圣贤”活着的时候固然可以得到些许尊崇或礼遇(大多数恐怕连这一点都得不到),一旦死去便成了一个符号,由人使用,把他画成个红脸固然无可奈何,把他涂成个三花脸,也一样没有脾气。
孔夫子自秦以后不知变化了多少模样。秦代烧书,并非孔子有何得罪,不过是一些与孔子并无干系但号称“儒生”的人多嘴多舌,让始皇帝发了脾气。到了汉代,孔夫子又大红大紫,其实也不是孔老先生的能耐,而是汉时一些儒生的作为,对上了皇上的口味。制礼作乐的叔孙通那一套并非孔门真传,主张独尊儒术的董仲舒,讲的也并不是孔子的道理,至于汉朝皇帝们奉若宝贝的谶纬之书,虽然都借了《论语》、《春秋》等经典之名,其实同孔老先生也并无多少关系。这就像时贤开讲《论语》,是在替当前的需要凑趣,并非真要告诉你孔子本相一样,倒是为此闹腾的博士们显得未能通古今之变。
古之名人遭际如此,今之名人所遇亦同。马克思之后,许多思潮都称正宗,不是继承,就是发展,弄到后来,马克思到底说了什么,反倒搅得浑浑沌沌含糊不清了。
孔夫子等都“公已无言”,今人所言是否其本意已不能起地下而问之,所以也无从叫他们“下课”。应该知道的是,无论采用什么圣贤作符号,都只是当代的一种思潮。我们从中可以知道的不是先圣说了什么,而是时贤想要什么。
符号只是符号
一部小说中的经济与法理问题
从科学家赏识米老鼠说起
“封建社会尽是祥林嫂吗?”
读《滹南遗老集》
社会主义与消灭贫穷
一位进行哲学思考的伟大物理学家
蓝的马,绿的天空
“卓识”是可以学的
从戈贝金“大尉”说到武“行者”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