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杂志 1981 - 1998 年全部文字内容(共200期),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漫谈译名
栏目知识窗
作者戚慕光
出处《团结报》
期数总第 102 期(1989.10.17)
  译名好坏,在于能否将外文名词译得音、意兼顾。音译比较容易,如“沙发”、“咖啡”等,日久用惯了就成为外来语,一听就明白。音译译得好的,要算“可口可乐”了。原文CoCa Cola是两种植物的名称,在三十年代经朱彝先生把它译成“可口可乐”,真是妙笔生花,风行于今。当时朱先生是应征,为此获奖15英镑。还有“席梦思”,本不是弹簧床垫的译名,而是一家制造厂的名字。该货行销上海时,一位经销商灵机一动,把厂名“席梦思”作为床垫的名称,结果大受消费者青睐。妙在“席”者,中国卧具也,睡在上面随你做梦也好,相思也好;舒适宜人。这是巧用洋名,而不是译名。
  遭到厄运的是“的士”。这是“TAXI”广东话的译音。在广州、港澳行得通,一到北方,便有人投书报馆,询问啥叫“的士”了。如今一律改称“出租汽车”。其实两者不同,出租汽车是按时收费,“TAXI”是计程器TAXI METER的缩写,按程收费;台湾称做“计程车”,可以借鉴。
  “飞碟”的外文缩写是UFO,有的报刊称之为“不明飞行物”,似嫌长;国外译成“幽浮”,音译有了,字面含意也颇有诗意,我们不妨“拿来”。计算机我们叫“电脑”,外国计算机从手摇到电动、电子,是否能发展到完全代替人脑,还是将来的事吧,这个名词他们守旧,我们倒有点超前了。
  文学名著前人已有好的译名,便不必煞费苦心另起炉灶。如《双城记》不必重译为《两个城市的故事》,《飘》无须重译为《随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