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读书的美国人
栏目在国外
作者戴恩
出处深圳特区报
期数总第 154 期(1994.2.4)
美国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很多美国人的生活经历就是进进出出校门几十年。
一位老祖母在她70多岁高龄时才再次回到学校完成她年轻时没有完成的课程,终于拿到高中毕业文凭。
美国的学校实行学分制。按照学校的规定,修完必需的学分,就可以拿到毕业文凭、专业证书及其学位。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时间、选择学校、选择专业和选择课程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两年,也可能是四五年,甚至几十年。
所以,在大学里同学之间年龄相差很大是不奇怪的。在同一个班里,有刚刚高中毕业考进来的少男少女,也有为人父母、为人祖父母者。笔者班上有个女同学,她50多岁的妈妈就在我们同系的高班读书。大学里还设有托儿服务,妈咪们可以带3岁以上的孩子来上学。
一个学生可以同时在几所大学选课,也可以同时选几个专业的课,如果你有精力的话。
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人,都是靠自己挣钱来读书,有人是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一口气读它三四年;也有人是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或读读停停,用十几年来弄个博士,所以谁都不要轻视别人。一个清洁工人,一个跑堂的,也可能是一个正在受高等教育的分子;一个地盘工,一个办公室里的勤杂工,有可能是明天的医生、律师……
为了读书,有人想方设法筹钱,某天,某高速公路旁的大广告牌换了新内容,大字写道:出租子宫。怎么回事?原来做广告的女人愿意帮别人生孩子,目的是拿一笔钱来读博士学位。
在科技高度发达、竞争十分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发现自己原有的知识很快变得过时和陈旧,接着发现这直接影响到就业和生存。尤其是这几年美国经济不景气,很多大公司裁员,就算你已有几个学位也避免不了被炒鱿鱼的可能。很多遇到这种情况的人往往重新进入学校调整和革新自己,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大多数的人读书是为了改变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也有一些人已工作很长时间,有一定经济基础,重进学校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纯粹是一种享受而不带功利性,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