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杂志 1981 - 1998 年全部文字内容(共200期),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倍受尊敬的科学家
栏目在国外
出处《诺贝尔医学奖金获得者略传》
期数总第 32 期
  “我们用汽车送他一趟”
  每天绝早,一位白发老者,衣饰朴素,戴一顶边缘皱七皱八的破帽,从公元774年创办的古老学府——帕维亚大学出来,绕过圣奥古斯汀墓,悠悠荡荡走向特为传染病及绝症病人居住的“希望村”。
  一位贵妇人的司机把车子停在路边,对这个孤老头子脱帽施礼。贵妇怒叱道:“你为什么跟这个穷老头打招呼,耽误我的正经事?”
  “哦,夫人,他就是发明戈尔季治疗器,发现戈尔季细胞、发现疟原虫三大类的戈尔季大夫!”
  “他?”那贵妇一怔,“喊住他,我们用汽车送他一趟。”
  其实戈大夫自己有车,他是为了锻炼。
  他是一个不惜个人牺牲的济世良医。自己的儿子病了,他却为更严重的病人悉心治疗。他的太太颇不以为然,几乎反目。他解释道:“儿子的病痛任何医生都能治得了的;何况别人听说是戈尔季的儿子,怎能不格外尽心?”
  “请华尔德·科塞尔先生从速离开基尔”
  华尔德·科塞尔因对原子价理论、X光及伽马光光谱的精湛研究,使他在二次大战前已闻名于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中,盟军首次轰炸德国位于波罗的海之滨的海军重地基尔港前夕,一面广播呼吁,一面在基尔上空投下传单:“请华尔德·科塞尔先生从速离开基尔。”
  来自大西洋彼岸的专轮
  28岁的卡雷尔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挑选了血管缝合及器官移植作为研究课题。当时,一般前辈认为这是旷古未闻的荒谬奇谈。没有鼓励,只有揶揄。他一面忍耐一面到处寻觅理想的去处。1902年,他写了自己的雄心及理想,寄给美国洛克菲勒基金委员会医药研究所。此信一去有若石沉大海。
  事为芝加哥大学所闻,当即邀卡雷尔前往研究。1905年赴美,当年输血治疗成功。次年洛克菲勒医药研究所就专为他设立试验室。并致迟迟作复的歉意。
  不久,他发明了人造心脏。当年北平协和医院人间第一部铁肺,便是卡雷尔的发明。
  第一次大战爆发后,卡雷尔出入欧洲各大战场为伤员服务。战争结束了,卡雷尔想留在法国安身而不再渡美。可是洛克菲勒医药研究所派了一艘豪华专轮,在法国海上候他半年之久。终于把他在1919年迎返纽约。
  驱逐舰专款
  布鲁塞尔医科大学的高材生博尔德特22岁获医学博士。但那个时候的比利时,谁会去请教这个“娃娃”大夫呢?他自己也有先见之明,就函请巴黎巴斯德纪念研究院给予他一个职位。同时一面服务于母校附院,一面鹄候巴黎音信。一等两年,终于如愿。7年后,成了世界上研究细菌数一数二的权威专家。
  如此之才寄居法国,比利时朝野深为遗憾。他数度回国讲学,也有心留在祖国,事实上,一把利刃闲置在阴湿的地方,若不妥善利用就会上锈。人才亦然。
  比利时举国上下为了争取博尔德特回国,同心协力,根据他的理想在国内盖了一座与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式样相同的学院。博尔德特在巴黎看见报上刊载的消息时大为感动。后来为修建这座学府,全国各方面都捐款了,但距所需经费仍远,加之法国得知比利时修建学院有许多器材非向法国购置不可,他们就故意抬高售价。比利时国会最后决定:把一笔指定建造一艘驱逐舰的专款,全部拨充此用。博尔德特随返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