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栏目知识窗
作者张会(中国)
出处文史知识
期数总第 71 期(1987.1)
语出《论语·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回答道:“大概是‘恕’罢,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加给别人。”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可是“仁”的定义是什么,却有许多解释。不过,《论语·里仁篇》孔子对曾参的一段话,倒似乎透露了“仁”的真谛。“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由此可知,孔子之道的核心是仁,分开来讲则只是忠恕二字。
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从消极面来讲“仁”,是人人可以做到的;至于“忠”,就是《论语·雍也篇》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仁”的积极面,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