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有趣的非整数价格
栏目知识窗
作者李乃君(中国)
出处世界经济导报
期数总第 25 期
在琳琅满目的货柜前,你会发现,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有零有整,两角九的小刀,七分钱的钮扣,一元九角三分的笔记本等等。为什么为数不少的商品都是非整数呢?这是因为,这种价格除了反应价值规律的要求外,还有一个促进购买欲望的心理因素。
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发现,商品价格的微小差别,会对犹豫不决的消费者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商品价格在五美元以下的,末位是九的定价最能受人欢迎;商品价格在五美元以上的,末位是九五的定价销售状况最好;商品价格是一百美元的,不如九十九美元和九十八美元的更畅销。他们把这种卖价,称之为“零数价格制”。美国的零售价格几乎都采用“零数价格制”。日本的一位商学家信为,一般可以把末位是“零”的价格看成是卖方的概数价格,而末位是“八”的价格,才是为买方而订的价格。当然,他们离开商品价值来谈论价格难免不无偏颇,但并不是毫无道理的。记得一年夏天,某日杂公司卖单人凉席,起初每领席定价一元,销售不畅,顾客很少问津。后来,日杂公司将凉席的价格由一元降到九角八分,短短几天,销路大增,很快就销售一空。这是因为,一元是个整数,而九角八分是非整数,非整数和整数价格虽然相接近,给消费者的心理信息却不同。降价前后每领席的价格只差二分钱,但降价前给顾客的概念是元,而降价后给顾客的概念却是角。角比元显然低了一级,于是,在顾客的心理上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现价比原价便宜了许多。顾客当然会趋之若鹜。除此之外,整数价格,如壹元、拾元、百元等,消费者从心理上会认为是概略性价格,定价不准确。卖方有可能把零头进位成整数,买这种商品是要吃亏的。而非整数价格,如五角七分,拾圆贰角壹分,消费者习惯认为是准确性价格,从而产生信任感,诱发和增强了顾客的购买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