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杂志 1981 - 1998 年全部文字内容(共200期),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眨眼之间
栏目知识窗
作者约翰·斯登(美国)
出处读者文摘
期数总第 100 期
  眼睛是最灵敏的感官,却脆弱得出人意料。不错,它的大部分体积受到头颅保护,而且由骨腔构成并有脂肪填塞的眼窝又能承受不太猛烈的冲击,但是眼睛张开时,它的整个表面大约有1/10的面积(即观望外界以及接收光线的杏形部分),与空气之间并没有任何屏障。
  人体以眨眼方式来保护这个重要部分。眼皮是人体最薄的皮肤之一,皮内衬有软骨似的坚韧纤维,在历时也许只有1/10秒的眨眼中,眼皮先是闭合,然后缩回,这样便在眼球上抹上一层泪水,清除杂物和保持表面清洁润滑。
  眨眼可分几种。除了清洁眼球的那种眨眼之外,还有在遇到意料不到的情况(如巨响)时的无意眨眼,以及表示愤怒或怀疑时的有意眨眼。另外一种是自发性眨眼,即非有意,也非反射作用。
  眨眼大多是自发性的。如果只是为了清洗眼球,一分钟内眨眼一次即已足够。可是,大多数人一分钟内眨眼却达15次之多。何以眨得如此频繁?显然,眨眼与心境有直接关系。现在科学家使用摄影机、红外线和电极测度眼睛周围神经与肌肉所迸发的电流,已能够看出人在警觉、厌烦、忧虑或专心时,眨眼的次数和每次的持续时间都有差别。
  研究结果首先显示,我们在最警觉的状态下眨眼较少。人们读小说时一分钟大约眨眼六次;谈话时眨眼次数多一倍以上。驾驶汽车的人经过热闹市街时,眨眼次数比在公路行驶时少。而在超车时,驾车者的目光要从路面移向速度计或后视镜,然后又回到路面,这时候,眨眼次数通常都会减少。
  心情厌烦对眨眼的影响似乎更微妙。在一次实验当中,参加的人们要听32分钟的各种声调,他们眨眼时,闭目的时间增加了30%,显然,当头脑认为收受的信息无关紧要时,它便会自行休息,而每次眨眼持续的时间也因而延长了一些。
  研究人员知道,眨眼次数和每次的持续时间,会因我们工作性质的不同而出现差异。运用目力从事工作的人眨眼较少。人在疲困时比在休息之后眨眼较多。烦恼时亦会多眨几下。
  焦虑也会使眨眼次数增加。直升机驾驶学员眨眼比教官频密,而证人在接受对方律师盘问时眨眼的次数,亦比面对己方律师时为多。一个人回答问题时如果必须面对另一个人,而非面对一具无生命的机器,那么,他的眨眼次数便会增多。而且,如果对方提出一些令人困窘的问题而要求直接回答是或否时,眨眼次数更会大为增加。由于眨眼和惶恐有密切关系,所以电视新闻报告员都奉命眨眼要眨得适当,以期在摄影机前显得镇定和从容。
  阅读时,眼睛读到一行文字的结尾时,或是心里不明了一段文意而重读前面三四个字时,最有可能眨眼。脑子在遇到感觉上的重大事件时似乎要停顿一下,而眨眼便是这种停顿的象征。
  如此说来,眨眼的作用倒像心理上的标点符号。我们一旦停止收受信息并开始思考已收到的信息,似乎便会眨眼,在市区内驾车的人那些短促而又不大频密的眨眼,就好像把眼前飞逝的景象分为可以掌握的段落的逗点。进行记忆或作出决定时的历时较长而且次数较多的眨眼,则更像句点,让头脑可获得短暂时刻以记牢或推敲有关信息。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为什么同一种工作对不同的人会导致眨眼次数不同的奇怪现象。例如,数字难题使大多数人眨眼次数增加,但有些人的眨眼次数却反而减少。有些人凭心算寻求答案,在脑海里设想数字,他们因为想使形象固定不动,因此很少眨眼。另一些人在演算时,每完成一个段落,脑子便会示意眨眼,因此他们的眨眼次数增加。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可能在他的眨眼方式上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