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

作者孟子 [周](前372年-前289年)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正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注释
  (1)天时:包括时令、气候,乃至政治形势等非人力所能及的条件。
  (2)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3)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有所向,内部团结。
  (4)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5)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6)环:围。
  (7)之:代这座城。
  (8)而:连词表转折。
  (9)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10)而:连词表递进。
  (11)是:这。
  (12)也:表判断语气,“是”。
  (13)非:不是。
  (14)池:护城河。
  (15)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16)坚利:精良。坚,坚固。利,锋利。
  (17)米粟:粮食。
  (18)多:充足。
  (19)委:放弃。
  (20)而:连词表顺承。
  (21)去:离开。
  (22)之:代词,代“城”。
  (23)故:所以。
  (24)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25)以:凭借。
  (26)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疆,边疆。界,界限。
  (27)固:巩固。
  (28)国:国防。
  (29)山溪:山河。
  (30)险:险要。
  (31)威:震慑,树立威望。
  (32)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
  (33)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34)寡:少。
  (35)之至:到达极点。
  (36)畔:通“叛”,背叛。
  (37)顺:归顺,服从
  (38)以:凭借。
  (39)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0)故:所以。
  (41)有:要么,或者。
  (4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4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4)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