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养浩 [元](1269年-1329年)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不久便积劳成疾病卒。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正文 喜山林眼界高,嫌市井人烟闹,过中年便休官,再不想长安道。绰然一亭尘世表,不许俗人到。四面桑麻深,一带云山妙。这一塔儿快活直到老。
注释 市井:指商业繁华的区域,集市贸易的场所。
长安道:指求功名富贵的道路。长安,是许多朝代的政治经济中心,求取功名宝贵者必然要到那里去。
绰然亭:作者建筑的亭榭。如他的《水仙子·咏遂闲堂》有“绰然亭后遂闲堂,更比仙家日月长。”
一塔儿:也作“一答儿”,一块作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