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可久 [元](一二七〇年-一三五〇年)
元著名散曲家、剧作家,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字伯远,一说字仲远,号小山(《词综》)。以路吏转首领官。至正初,曾为崑山幕僚。工散曲小令,与乔梦符並称「双壁」,与张希孟合为「二张」。小山仕途失意,一生不得志,纵情诗酒,放浪山水,作品大多记遊怀古、赠答唱和。擅状物写景,刻意于练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其作多淸丽典雅。元曲至小山,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现存小令八百馀首,为元曲作家中数量之冠。有词曲集《张小山北曲联乐府》。又天一阁本《张小山乐府》中有词四十二首。
正文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赏析 〔凭阑人〕小令是元人常用的曲牌。而张可久的这支则尤为著称。朱权《太和正音谱》记录知音善歌者的事迹时曾说:“蒋康之,金陵人也。其音属宫,如玉磬之击明堂,温润可爱。癸未春,度南康,夜泊彭蠡之南。其夜将半,江风吞波,山月衔岫,四无人语,水声淙淙。康之和舷而歌‘江水澄澄江月明’之词,湖上之民,莫不拥衾而听,推窗出户是听者,杂合于岸。少焉,满江如有长叹之声。自此声誉愈远矣。”这段文字也可以说明这支曲子感人的...(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元曲鉴赏辞典(新一版) - 李修生)
评析 这首散曲描写了月夜江景,水月映照,空灵明净,营造了一种澄澈宁谧的气氛。
江上听琴,水声乐韵,最易引人遐想。此曲先写月夜江景,水月映照,空灵明净,营造了一种澄澈宁谧的气氛。在月色中,不知是谁弹起玉筝,打破四周的寂寥,添增了神秘幽婉的韵味。第三句则从听筝人的神态,以背面传粉的艺术手法,烘托筝声所表达的哀伤感情。第四句写江涛澒洞,它像是被筝声勾起的深沉的叹息。这样的写法,又把感伤之情推进一步。此曲每句不离“江”字,对江的具体描写也不多,倒是通过那哀婉的筝声,让读者想象并领略江夜的意蕴。据《太和正间谱》卷首“善歌之士”条载:“善歌者蒋康之,于癸未春,渡南康,夜泊澎蠡之南。其夜将半,江风吞波,山月衔岫,四无人语。康之叩舷而歌‘江水澄澄江月明’之词,湖上之民,莫不拥衾而听;推窗出户,是听者杂合于岸。少焉,满江如有长叹之声,自此声誉愈远矣。”这段文字,可以帮助读者玩味此曲的神韵。
注释 凭栏人:曲牌名。四句四韵,句式为七七、五五。
澄澄:肖净清澈的样子。
搊:拨动、弹奏。
玉筝:筝的美称。筝,一种拨絃的横卧式乐器。
和泪:带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