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名氏 [周](?-?)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正文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
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
于乎前王不忘。
译文 有功有德众诸侯,天赐你们莫大福。
给我恩惠也无量,子孙长保此福祥。
莫在你国铸大错,一心尊崇周君王。
感念你们立大功,继续立功又弘扬。
国强莫过有贤才,四方才会来归降。
先祖伟大在美德,诸君应当为榜样。
先王典范永不忘!
赏析 周武王革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武王在《尚书·牧誓》中罗列所率讨伐纣王大军的各部为“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其中除了自己的部下之外,便是赶来助战的八百诸侯。
灭纣之后,周室所采取的一个巩固政权的重要措施便是分封诸侯:“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尚书·洪范》后附亡书序)孔颖达《尚书正义》...(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先秦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李祚唐)
评析 《周颂·烈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周成王即位后祭祀祖先时戒勉助祭诸侯的诗,成王劝诫公卿诸侯不要忘记前辈君王的功绩德行,向文、武二王学习,要修德用贤,以永保福禄。全诗一章,共十三句,可分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赞扬诸侯;后九句为第二层,训戒诸侯。前四句的赞扬使后九句的训戒变得让诸侯乐于接受,后四句以训戒正君臣名分,表明诸侯已建的功业只不过是效忠周王室的一个开端。此诗构思巧妙,逻辑严密,行文简洁,含义深刻。
注释 烈:武功。一说“光明”。文:文德。
辟(bì)公:指助祭诸侯。
锡(cì):赐。兹:此。祉(zhǐ):福。
惠:爱。一说“顺”。无疆:无穷。
保:守住。
封:大。靡(mí):累,罪恶。一说“封”指专利敛财,“靡”指奢侈。
崇:立。一说“尊重”。
戎:大。
继序:继承祖业。序,通“叙”,业。皇:光大。
竞:强。一说“争”。维:于。
训:服从。一说“效”。
不(pī):通“丕”,大。
百辟(bì):众诸侯。刑:通“型”,效法,模范。
于(wū)乎: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辑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赋也。此祭于宗庙而献助祭诸侯之乐歌。言诸侯助祭,使我获福,则是诸侯赐此福祉,而惠我以无疆,使子孙保之也。”“此篇以公强两韵相叶,未审当从何读,意亦可互用也。”
现代姚小鸥《诗经译注》:“本诗歌是在周王封建诸侯的仪式上所奏之乐歌。封建诸侯是王朝大典,仪式隆重,在宗庙中举行。诗篇的前半部分是周王训诫诸侯之辞,要求诸侯顺从于周王室,自修其德,继承其先祖之功业;后半部分歌颂先王有烈功,有明德,是天下诸侯的榜样。诗篇以‘于乎前王不忘’为结。古人最为讲究‘慎终追远’,追念先人尤其先王,是传世及出土的金文文献中几乎必不可少的内容,这对于认识古代社会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