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八六子 [词]

作者秦观 [宋](1049年-1100年)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正文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译文
  我独自靠在危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刚刚被清理,不知不觉又已长出来。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水边与那位红袖佳人分别的情形,我就伤感不已。佳人,上天为何赐你如此美丽?让我深深投入无力自拔?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同醉入一帘幽梦,温柔的春风吹拂着你我。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远去,绿纱巾上的香味渐渐淡去,再也听不到你那悦耳的琴声。如今已到了暮春时令,片片残红在夜色中飞扬,点点细雨下着下着又晴了,雾气一片迷迷蒙蒙。我的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鹂的啼叫声,一声一声。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词,怀念他曾经相爱过的一个歌女。怀念情侣本是唐、五代、两宋词中常见的题材,但是由于作者的才情、际遇不同,虽是同样题材的怀人之词,还是出现了许多殊光异彩耐人吟诵之作。秦观这首词就是很有特色的。此词发端三句即很精彩。作者与所怀念之人相别已久矣,独倚危亭,忽睹芳草,因芳草之刬尽还生而联想到离情之缠绵郁结,难以屏除,只用一“恨”字作联系,设想与用笔均极为含蕴空灵,故周济誉为“神来之笔”(《宋...(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缪,钺)

评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词,怀念他曾经爱过的一个歌女。起为神来之笔,见景物而陡然逗起离恨,以铲尽还生的芳草比喻剪不断的离情,变故为新,用笔空灵含蓄。「念柳外」六句,回忆分别情景及往日欢娱,缠绵婉曲,意味无穷。以下几句再叙离恨,并融情入景,以飞花、残雨、黄鹂等幽美意象,衬托凄迷的感情,形容怀人虽无刻肌入骨之语,却于清淳中见沉着。这首词写离情并不直说,而是融情于景,以景衬情,也就是说,把景物融入感情之中,使景物更鲜明而具有生命力,把感情附托在景物之上,使感情更为含蓄深沉。

注释
  八六子:杜樊川始创此调,因秦少游词有「黄鹂又啼数声」句,又名《感黄鹂》。
  恨如芳草:五代·李后主《清平乐》:「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
  刬(chǎn):同「铲」。
  青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红袂(mèi):红袖,指女子,情人。
  娉(pīng)婷:美貌,指美人。
  「春风」句:唐·杜樊川《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捲上珠帘总不如。」
  怎奈向:即怎奈、如何。宋人方言,「向」字为语尾助词。
  销凝:消魂凝恨。
  黄鹂:又名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