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什么是RAID?
栏目硬件与维修
作者邵万宏
发布1997-01-01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中文意思为磁盘阵列,1988年由Berkeley大学的Patterson提出,是解决计算机I/O瓶颈的有效方法之一。RAID技术是用多台小型的磁盘存储器按一定的组合条件组成的一个大容量、快速响应的、高可靠的存储子系统。阵列盘采用多盘的形式,按分条、分块、交叉存取等方式对数据和校验数据进行各种组合处理。目前为止有下列8种RAID体系结构:
1.RAID0:
数据分块写在多个磁盘上,无冗余信息。严格地讲,它不属于RAID系列。这种方案可靠性较差,在容错方面未采取任何措施,但存储量和传输率较高。
2.RAID1:
也称镜像盘,数据同时写入工作盘与镜像盘。正常工作时不访问镜像盘,只有当工作盘出错时才使用镜像盘。这种磁盘阵列可靠性高,但效率低。
3.RAID2:
位交叉式海明编码阵列。原理较优,但由于冗余信息开销太大而未被广泛使用。
4.RAID3:
单盘容错并行传输阵列。数据以位或字节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冗余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于一台专用盘上。
5.RAID4:
专用奇偶校验独立存取阵列。数据以大小可变的块交叉地存于各盘,冗余的奇偶校验信息存于一台专用盘上。
6.RAID5:
旋转奇偶校验独立存取阵列。数据以块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与RAID4不同的是,RAID5无专用的校验盘,而是把冗余的奇偶校验信息均匀地分布在所有磁盘上。
7.RAID6:
双维奇偶校验独立存取阵列。数据以块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冗余的检、纠错信息均匀地分布在所有的磁盘上。每次写入数据时都要访问一个数据盘和两个校验盘,可容忍双盘出错。
8.RAID7:
基本原理同RAID6,但使用了Cache和异步技术,响应速度和传输速率有了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