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古代故事三则
栏目点滴
期数总第 116 期
不接受祝福
唐尧到华山游玩,当地人见圣人到了,便祝福他:“愿圣人长寿。”
尧说:“不敢接受。”
“愿您富有。”
“不敢接受。”
“愿您多生男子。”
“更不敢接受。”
当地人不解地问:“多福、多寿、多男是每个人所期望的,您为什么要拒绝呢?”
尧说:“儿子多了,无力管教,将成为负累;财富多了,不善处理,必多事端;而活得太久,就难免不被人诟辱为老而不死。这都不是蓄养德性所需要的,所以我才谢绝。”
——庄子
易地而处
杨朱的弟弟杨布,出门时穿了一身素白衣服,适逢天雨,他便换了一套黑色衣服回家。狗儿见了,就望着他狂吠大叫。杨布十分生气,准备拿棍子揍它。
杨朱连忙说:“算了,别打它了,换了你也会这样。譬如你的白狗出去了,回来的却是一只黑毛狗,你会不怪异吗?”
——韩非子
易子而教
公孙丑问他的老师:“为什么一个君子不肯亲自教导自己的儿子呢?”
孟子回答:“这是因为实际情况不允许。大凡一个执教的人,必是用正道教导受教的人。如果做父亲的如此教导儿子,儿子却不能接受,做父亲的就会很生气,一生气,就可能伤害到儿子。另一方面,如果儿子根据日常所见,反问父亲的言行并不都是依循正道,这岂不又伤害了做父亲的?如此一来,父子间就等于相互伤害彼此的感情了。所以,古时的人都是把自己的儿子送去给别人教导,这就是所谓易子而教的道理。”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