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
繁体裘
拼音qiú
偏旁衣
卷集【申集下】【衣字部】
〔古文〕求【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𠀤音求。【玉篇】皮衣也。【詩·小雅】舟人之子,熊羆是裘。【又】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周禮·天官·司裘】掌爲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中論】救寒莫如重裘。 又披裘公,人名。【高士傳】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負薪,豈取金者哉。 又菟裘,地名。【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註】在梁父縣南。 又裘氏,亭名。【水經注】沙水又東南逕裘氏鄕裘氏亭西。 又姓。【通志·氏族略】裘氏,衞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
又【集韻】渠竹切,音鞠。義同。
又【韻補】渠之切,叶音其。【詩·豳風】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說文】作𧚍。
〔古文〕求【唐韵】巨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渠尤切,𠀤音求。【玉篇】皮衣也。【诗·小雅】舟人之子,熊罴是裘。【又】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周礼·天官·司裘】掌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献良裘,季秋献功裘。【中论】救寒莫如重裘。 又披裘公,人名。【高士传】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负薪,岂取金者哉。 又菟裘,地名。【左传·隐十一年】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注】在梁父县南。 又裘氏,亭名。【水经注】沙水又东南径裘氏乡裘氏亭西。 又姓。【通志·氏族略】裘氏,卫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
又【集韵】渠竹切,音鞠。义同。
又【韵补】渠之切,叶音其。【诗·豳风】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说文】作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