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
繁体亟
拼音jí,qì
偏旁二
卷集【子集上】【二字部】
【唐韻】紀力切【集韻】【韻會】訖力切,𠀤音棘。敏也,疾也。【說文】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徐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之意也。【詩·大雅】經始勿亟。【左傳·襄二十四年】公孫之亟也。【註】急也。言鄭公孫宛射犬性急。
又【廣韻】【集韻】𠀤去吏切,音唭。頻數也。【孟子】亟問亟餽鼎肉。【又】仲尼亟稱於水。 又詐欺也。【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曰亟。 又與棘通。【詩·大雅】匪棘其欲。 又與革通。【禮·檀弓】夫人之病革矣。 又與極通。【荀子·賦論】反覆甚極。【註】極與亟同。
【唐韵】纪力切【集韵】【韵会】讫力切,𠀤音棘。敏也,疾也。【说文】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徐锴曰】承天之时,因地之利,口谋之,手执之,时不可失,疾之意也。【诗·大雅】经始勿亟。【左传·襄二十四年】公孙之亟也。【注】急也。言郑公孙宛射犬性急。
又【广韵】【集韵】𠀤去吏切,音唭。频数也。【孟子】亟问亟馈鼎肉。【又】仲尼亟称于水。 又诈欺也。【扬子·方言】东齐海岱之闲曰亟。 又与棘通。【诗·大雅】匪棘其欲。 又与革通。【礼·檀弓】夫人之病革矣。 又与极通。【荀子·赋论】反复甚极。【注】极与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