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繁体徐
拼音xú
偏旁彳
卷集【寅集下】【彳字部】
【唐韻】似魚切【集韻】【韻會】祥余切【正韻】祥於切,𠀤序平聲。【說文】安行也。【玉篇】威儀也。【爾雅·釋訓】其虛其徐,威儀容止也。【註】雍容都雅之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音義】徐徐,安穩貌。 又通作邪。【詩·鄘風】其虛其邪。【箋】邪,讀如徐。【疏】虛徐者,謙虛閑徐之義。
又【廣韻】緩也。【廣雅】遲也。【孟子】子謂之姑徐徐云爾。
又【廣韻】州名。【書·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爾雅·釋地】濟東曰徐州。【疏】淮海閒其氣寬舒,稟性安徐,故曰徐。【釋名】徐舒也。土氣舒緩也。 又國名。【左傳·昭元年】周有徐奄。【註】二國皆嬴姓。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臨淮郡有徐縣。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辰曰執徐。 又姓。【廣韻】自顓頊之後,春秋時,徐偃王假行仁義,爲楚文王所滅,其後氏焉,出東海,高平,東莞,琅邪,濮陽五望。
【唐韵】似鱼切【集韵】【韵会】祥余切【正韵】祥于切,𠀤序平声。【说文】安行也。【玉篇】威仪也。【尔雅·释训】其虚其徐,威仪容止也。【注】雍容都雅之貌。【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音义】徐徐,安稳貌。 又通作邪。【诗·墉风】其虚其邪。【笺】邪,读如徐。【疏】虚徐者,谦虚闲徐之义。
又【广韵】缓也。【广雅】迟也。【孟子】子谓之姑徐徐云尔。
又【广韵】州名。【书·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尔雅·释地】济东曰徐州。【疏】淮海闲其气宽舒,禀性安徐,故曰徐。【释名】徐舒也。土气舒缓也。 又国名。【左传·昭元年】周有徐奄。【注】二国皆嬴姓。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临淮郡有徐县。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辰曰执徐。 又姓。【广韵】自颛顼之后,春秋时,徐偃王假行仁义,为楚文王所灭,其后氏焉,出东海,高平,东莞,琅邪,濮阳五望。